首页

黑丝脚踩踏

时间:2025-05-28 08:28:06 作者:“湾区伶仃”号成功下水!大湾区将实现“吃鱼自由” 浏览量:91182

  5月27日,全球首艘自航式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“湾区伶仃”号在广东江门成功下水,标志着我国深远海养殖迈向“科技牧海”新纪元。

  8万立方“水下宫殿”:重新定义海洋养殖空间

  “湾区伶仃”号深海养殖工船规模宏大,总长155.8米,型宽44米,型深24米,最大吃水深度达20米。与一般的渔船不同的是,“湾区伶仃”号水下部分并非封闭结构,而是由15根方形立柱,拼砌成一个“水下宫殿”。通过挂设渔网,隔出12个独立的养殖舱室,可同时开展多种鱼苗养殖,极大地丰富养殖类型。

  整船拥有近8万立方米的养殖空间,水量相当于32个标准游泳池,为鱼儿提供了广阔的自由游动空间,提升鱼苗活力和鱼肉品质。“湾区伶仃”号建成后,可年产5000吨鱼,是大湾区实现“吃鱼自由”的重要来源。

  智慧中枢:打造智能化“渔旅”融合海上渔场

  “湾区伶仃”号采用了先进的全电推进系统,拥有20千瓦的风力发电系统,能够满足静态养殖时的用电需求,助力船舶行业绿色发展。该船还拥有两台3600千瓦的舵桨机,就像有了一双有力的“鱼鳍”,3.8米直径的桨叶能够让她自由遨游于湾区海洋。

  “湾区伶仃”号搭载了高精度的GPS、北斗星导航定位系统,可实时报告航行水域的位置,为养殖人员作提醒。

  中交四航局航通公司总经理 黄红宇:在“游弋”的模式下,“湾区伶仃”号能够依据实时的海洋环境数据和鱼群分布情况,通过驱动螺旋桨运转,灵活调整航速、航向,精准找到适合养殖鱼群生长的水域。

  “湾区伶仃”号还在各个养殖舱室内安装了多个传感器和自动喂食系统,当局部海域水温异常或水质污染,“湾区伶仃”号可自动升高养殖舱室,减少水阻力,快速航行到理想水域,确保养殖鱼群安全质优。

  在静态养殖期间,“湾区伶仃”号还具备海上休闲功能,为游客提供垂钓、主题食宿等服务。

  (总台记者 魏星 郑澍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最高检:近年来毒品犯罪数量总体呈下降态势 禁毒工作成效显著

在河北省兴隆县,山楂正迎来采收、加工旺季。兴隆县种植山楂历史悠久,有“中国山楂之乡”的美称,山楂年产量常年均在18万吨以上。

中新教育丨教育部公布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

在3月22日召开的淮河干线(安徽段)水上交通执法监管暨航道养护管理工作推进会上,沿淮五市交通执法机构汇报了2024年“亮剑1号”行动开展情况及联合机制运行情况;安徽省淮河航道局解读了《安徽省淮河干线航道养护管理、水上交通行政执法联合巡航工作合作协议》,并与沿淮五市交通执法机构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。

海军许昌舰赴南非参加国际海军节活动

彭超(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、研究员):数智技术发展速度快、辐射广、影响深,正在成为优化城乡要素配置的关键力量,重大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在农业农村领域加快应用,使得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加速孕育并发展壮大。

国家体育总局发布《体育赛事活动赛风赛纪管理办法》

——经济融合更实:福建开通运营4条“小三通”航线运送旅客超2539万人次,向金门供水工程累计供水超3600万吨,累计研制发布226项两岸共通标准……

今年1—5月广西跨境电商进出口同比增长18.36%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